内地客赴港投保额7年增近十倍 阻购险热心方针收紧难

2025-07-04 08:48:36综合

­  内地访客赴港投保额七年增加近十倍 ,内地年增难阻生意人或对危险避而不谈。客赴

­  6月初 ,港投购险香港稳妥业监理处(下称保监处)发布的保额一季度稳妥商场陈述显现,陈述期内香港区域稳妥业保费总额为1220亿港元 ,近倍同比增加20.7%。收紧

­  同上一年四季度的热心商场陈述相同,香港保监处此次也没有列出内地访客保单数据 。内地年增难阻该项数据的客赴最近一次发布是在2016年前三季度陈述中 ,当期香港区域稳妥业向内地访客宣布的港投购险新保单保费为489亿港元,占其个人事务总新保单保费(1323亿港元)的保额37% 。

­  尽管一季度陈述没有列出内地访客保单数据 ,近倍但香港稳妥业界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泄漏,收紧该数据仍然在持续增加 ,热心本年一季度 ,内地年增难阻香港区域稳妥业对内地访客宣布的保单保费同比增加一倍左右。

­  去香港购物的人越来越少,买稳妥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香港稳妥真的有这么大诱惑力?

­   。方针收紧也阻挠不了购险热心 。

­  稳妥生意王媛正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里向一对来自内地的中年夫妻逐条解说他们行将购买的一份出资类稳妥的详细条款。这对夫妻正午刚下飞机,午饭还没吃便来到稳妥公司签约保单。因为购买的是基金类的出资型稳妥 ,他们还需求在香港的银行开一个账户 ,便利往后每个月的稳妥资金转账。

­  专程来香港买稳妥  ,听起来有点“舍近求远” ,但这仅仅内地赴港投保大军的一个缩影。从2010年开端,香港向内地访客宣布的新增保单保费逐年上涨,7年间增加了近10倍。

­  2016年开端,遭到资金外流的影响,境内赴港买稳妥的通道开端收紧。上一年2月初,国家外汇办理局和中国银联对银联卡持卡人境外稳妥类商户单笔买卖金额进行约束。上一年3月 ,中银人寿暂停内地人士运用银联信用卡或银联账户经过“通联付出”缴交保费 。尔后不久,国家外汇办理局揭露提示  ,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出资返还分红类稳妥存在危险  ,因为现行外汇办理方针没有对其敞开。

­  可是 ,这些“限令”没能阻挠内地客户赴港购买稳妥的脚步。依据香港保监处发布的数据 ,2016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宣布的新增保单保费在短短6个月内增加了3倍 。尽管单次刷卡金额不超越5000美元的约束确实造成了不便利,可是境内银行卡持卡人可经过屡次刷卡、现金,或在香港的银行开户等方法进行购买 。

­  在采访中 ,几位稳妥生意都表明,“限令”出来后 ,赴港投保的内地人不减反增,我们都忧虑会有更严峻的约束方针出台 。

­    。香港稳妥为何被追捧?

­  在香港稳妥生意的口中 ,比较内地的稳妥产品,确保规模广、保费低可是保额高、收益率高是香港稳妥被追捧的主要原因 。

­  在查询中记者发现,内地人赴港买稳妥最主要的险种是医疗险和重疾险。因为香港的人均寿数(85岁)高于内地的人均寿数(75岁),死亡率也相对较低,因而,相同年纪的投保人若买相同保额的同类产品 ,香港稳妥的保费要比内地廉价30%~40% 。此外 ,比较在内地购买的一般医疗稳妥,在香港购买的医疗稳妥确保规模更广,辐射全球 ,不存在属地补偿的约束 。尤其是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重疾险,所确保的严重疾病品种一般在60~100种 ,而内地相似产品所包括的疾病品种相对较少。王媛以其间一种重疾险向记者举例说明 ,依据该稳妥的公约规则 ,投保人一旦承认患有稳妥内包括的严重疾病 ,不需求医治后再赔付金额,而是先期赔付一切保额 ,更便利也更利于投保人第一时刻挑选医治计划 。

­  王媛奉告记者,来香港购买稳妥产品的内地客户多以中产阶级为主   。除了医疗险和重疾险,储蓄险 、人寿稳妥和出资性稳妥也是内地客户最为喜爱的险种。

­  有业界剖析人士以为,内地客户赴港购买稳妥不单纯是为了传统意义上的确保与出资  ,部分客户倾向于经过香港稳妥进行宗族产业信任 ,更有甚者  ,是使用香港稳妥到达避税 、避险,进行资金搬运的意图。

­  依据香港稳妥法 ,投保人的投保信息不得向任何人发布 。一起,在香港购买的人寿产品、分红产品所得的补偿额或收益,不被征收遗产税或个人所得税。此外,假如被保人破产或许其他原因被清算产业(包括被判处没收产业) ,所购买的香港稳妥产品并不包括在内 ,因而在香港投保被不少人看作是保全财物的有用方法之一。

­  正因如此 ,在王媛的客户群中,有不少是内地的巨贾 。比较医疗稳妥,这类人更多的是购买储蓄型稳妥和出资型稳妥,其间一款基金定投稳妥产品很受欢迎。王媛介绍 ,这款稳妥产品的月投保金额在120万美元左右  ,收益安稳的时分能够维持在20%~50% ,现在在她这儿购买此款产品的两个内地客户都是私营业主。在被问及如此大笔的投保资金怎么做到每个月守时交投时,王媛说,除了第一笔投保资金,其他的投保资金都是经过地下钱庄的方法进入客户在香港的银行账户 ,再转去稳妥公司的。而其间一个选用这种方法的客户 ,现已购买该款稳妥产品近10年 。

­  。保单热催生“港漂”生意人。

­  跟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人赴港购买稳妥产品 ,香港稳妥从业人员的地图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大。不少香港知名演员、医师、律师 、全职太太、金融专业毕业生都涌入了这个被称为“躺着挣钱”的作业 。

­  在香港买稳妥有两种合法途径,一是经过稳妥公司本身的代理人购买 ,另一个则是经过有代理权的香港生意公司,两者都需在香港的相关组织进行挂号。购买人也有必要亲自到香港签约 ,保单方能收效 。

­  跟着香港稳妥产品的走红,不少香港生意公司以及稳妥公司的代理人挑选与内地的第三方理财组织协作 ,介绍客户给香港持牌的生意公司或代理人,再被带到香港稳妥公司签单 。有稳妥代理人称,在香港出售一份稳妥,稳妥生意的提成大致在保费的50%~60%。这种状况下 ,“港漂”逐步成为香港稳妥生意的生力军 。

­  杨怡是香港一家出资组织的股票剖析员 ,除了本职作业 ,杨怡还有一份“稳妥生意”的兼职。身在香港的她经常在朋友圈推送一些比较香港 、内地稳妥好坏,以及在人民币下行时期怎么进行出资理财的文章 ,也会托付亲戚朋友帮自己介绍想要购买香港稳妥的客户  。

­  杨怡表明 ,身边许多“港漂”都在从事这个职业 。可是 ,无论是和内地第三方理财组织协作,或许私家介绍 ,实践上都在踩内地和香港稳妥法的钢丝。依据内地保监会的规则 ,境外稳妥组织的推销人员或代理人 ,未获得合法的稳妥代理资历和执业资历在内地出售稳妥是一种违法行为。而香港区域的法令相同规则 ,香港稳妥代理人或生意公司出售人员只能在香港境内推销相应产品 ,不能去内地出售香港的稳妥产品。

­  记者从杨怡处得知,在香港成为一名稳妥生意需求经过专业考试,对这些约束杨怡很清楚,也在很小心肠躲避 。比方她历来不在朋友圈发布任何稳妥产品的详细信息 ,也不会在客户抵港前交流合同的详细条款 。她表明 ,在香港违背法令的结果很严重,她会提早奉告客户这一状况 ,在微信、电话交流中只会谈到部分触及的内容 。

­  。香港稳妥真的“稳妥”吗 ?

­  内地客户在赴港前无法看到详细的投保条款,仅凭仗抵港之后的有限时刻 ,能否充沛认知其间的危险呢?

­  此前,内地保监会已就内地居民赴港购买稳妥的相关危险做了揭露提示 。业界人士称 ,香港的一些稳妥生意在推销一些锁定时长的分红稳妥产品时 ,往往对或许存在的不确定性避而不谈 ,仅仅介绍有或许产生的最高分红份额 。

­  记者了解到,关于稳妥购买者来说  ,分红完成率是稳妥产品极为重要的参阅目标 。不少稳妥生意在推销稳妥时,所宣扬的预期盈利比率根本等同于100%,但事实上 ,曩昔几年香港部分大型稳妥公司的分红完成率均未到达100%,大部分在50%~75%之间 。

­  本年1月1日  ,香港保监处开端施行的《承保长时间稳妥事务(类别C事务在外)指引》规则 ,稳妥公司需在其官网发表还在产生新保单的各产品的非确保报答部分的分红完成率,该发表至少每年更新一次。该指引还指出,稳妥公司需求定时(至少每年一次)依据实践经历和出资展望对非确保盈利进行审阅和调整。而对万能人寿险也要求发表过往年份的派息率 。

­  除了无法确保分红外 ,汇率的危险更是不能小觑 。内地客户购买的香港稳妥一般是以港币或美元计价,一旦呈现汇率大波幅动 ,投保者就会呈现财物缩水的状况。此外 ,尽管购买香港的稳妥产品理赔较便利,可是一旦产生理赔胶葛需求依托法令途径来处理的时分 ,客户即将承当法令诉讼费用 ,本钱要比在内地高出许多。

­  可喜的是 ,现在两地的稳妥监管正在相向而行 。5月16日 ,内地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北京会晤香港保监处专员梁志仁  ,并签署了偿付能力监管准则等效评价作业的结构协议 ,促进两地稳妥商场的进一步彼此敞开和交融。记者从保监会了解到 ,下一步其将发动对香港偿付能力监管系统的等效评价作业,并出台在监管等效基础上对香港稳妥业的优待方针。或许到那个时分 ,在香港买稳妥,就更“稳妥”了 。

­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4期 原题《香港稳妥那么火 ,真的“稳妥”吗》) 。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